数据显示,中国农业市场总体价值规模预计在10.15万亿人民币左右,而2017年,中国农业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1444.5亿元,渗透率不足1.5%。在这当中,国内农资市场容量超过了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四类农资产品的市场空间分别约为3500亿、7500亿元、3800亿元和6000亿元,市场空间巨大,但电商化率很低。
尽管包括农资电商在内的农业电商集体受挫,但互联网的浪潮,并没有因为这些而退却。众多巨头、资本、上市公司仍在纷纷加大在“互联网+农业”领域的布局。农业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可谓都有千亿甚至万亿的市场空间,面对这片电商蓝海,很多人也不禁发问,农资电商还能重振旗鼓,迎来第二个春天吗?
昔日新贵今何在?
2014年被喻为中国农资电商元年,从那一年起,很多以农资销售为主要业务的电商平台陆续出现,但经过这些年的试错,现在来看,互联网与农资的结合整体是失败的,有些已经退出。那么,曾经轰动农资界的电商新贵们,如今又是一番什么发展现状呢?
农一网在今年将电商模式由b2b2c调整为b2c,由“专业服务于农资零售商和种植大户的电商平台”定位,升级为“服务于工作站和种植大户的垂直专业电商”,将聚焦工作站和种植大户开展工作,并且推出c2m商业模式,进行资源整合,定制特有的产品和套餐解决方案,帮助平台客户打造自己的品牌,进而实现上游生产厂家、农一网平台、服务商多方共赢。
田田圈瞄准“线下服务站”,通过与经销商合作打造专业的县域服务中心和田田圈店,并整合作物专家和作物达人,线上线下为农户服务。
2014年就上线的网上农资商城云农场,在今年11月份于江西南昌举办的中国植保“双交会”上盛装亮相,之前一直以农资电商为发展重点的它,这次已将重心重新放回到原本就擅长的智能配肥领域。
有种网一直深耕农业一线,在2016年年底搭建“互联网+县域”模式,建立一站式新型农资流通渠道(厂家-有种网-农户的一级渠道)和打造线下服务体系;农医生以种植服务为切入点,通过问答打造了农业领域全新的专家与农民互动模式,从而让农民得到较优的种植解决方案;大丰收注重深化服务能力,今年成立了国内首家互联网(种植)实验室——丰创研究院,联合全国诸多知名院校,为种植者提供土壤监测、农药检测、肥料检测、土壤重金属检测、农产品重金属检测、作物病害分析等全方位的种植服务。
一些平台仍在坚守,一些则已告沉没。曾经的辉煌,如今已是过眼烟云,留下的是平台网站刺目的一排红色文字提醒:“该页面因服务不稳定可能无法正常访问!”前后的反差,不由让人心生感慨。
鼎盛衰退两年间
对比天猫、淘宝“双11”的年年火爆,农资电商却在短短3年里完成了一个生命周期,走向衰退。为什么如此有商机的产业却发展受阻呢?
中化农业首席信息官沈冰指出,京东、淘宝的成功,使得电商大热,大家看到电商是个很成熟又挣钱的领域,但京东和淘宝在细分领域的专业性方面有所欠缺,于是很多人纷纷扎堆做专业领域的电商门户,农资电商就是当时整体风潮的一部分。但是京东、淘宝的这种模式放在具体的细分领域,不是简单的模仿和推演就能成功,这与进驻的行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成熟程度、可组织的资源,以及提供这种电商服务的成本都直接相关。
农资方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目前终端用户的能力和水平还不是太高,另外在农村领域,物流成本又比较高。如此一来,电商平台仅仅只做提供一买一卖交易环节和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收益,远远小于为之付出的物流、信息流,包括市场培育、用户习惯改变所带来的成本,所以很多电商平台以失败告终。
除了以上限制,服务也是农资电商的一大痛点。有业内人士指出,农资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其使用是有技术要求和使用规范的,尤其是新型肥料的普及和农药这种毒性产品,技术服务指导必不可少。但是线上购买方式不能及时提供服务或者未能使服务有效落地,有可能造成产品使用肥效、药害等问题,这无论是对农资的生产厂家,还是购买的用户来说,都是不愿接受的。
我会种ceo毕湘黔指出,农业互联网领域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模式创新。他认为,在实践操作层面,一方面要结合种植户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要学会整合农业全产业链多方资源,通过互联网为农民提供线上农资采购通道、免费种植指导、病虫害及土壤监测防控、农技知识传播等,优化传统农资采购渠道、提高行业效率、降低中间费用,使农民利益实现最大化。
大潮褪去谁挺立
潮起潮落中,总有人踏浪而归。农资电商这条路上,一些试水未成的探路者半道陨落偃旗息鼓,一些坚守的创新者,则觅得商机崭露头角。
农一网自成立到现在一直坚守做一个服务电商平台,做一个垂直的农资电商平台。农一网投资人、辉丰股份董事长仲汉根表示,2015和2016年,农一网共完成4.5亿的销售额,同时完成近800家县域工作站的建设。截至目前,农一网已累计实现交易额近9亿元,销售农药近3万吨,为农民节省用药成本近3亿元,发展代购7万余名,服务区域覆盖全国80%的农业种植区。
农一网总经理胡艳指出,为了更好地推进技术服务,农一网官方app上线了问答社区板块,用户可以直接在问答社区对植保知识及用药技术等进行提问,会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的解答,帮助用户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同时,进入生产季节时,农一网每周在微信平台开展两次农一网专家大讲堂,邀请业界知名的植保专家做客开讲,每次参与人员可达到几万人,真正实现了技术落地。此外,农一网今年还确立了b2c电商模式及大户服务模式,并开展c2m品牌定制业务。c2m是一种“先销售、后生产、零库存”的先进商业模式,有助于实现“整合资源、积累数据、个性定制、批量生产”的目标。
进驻农资电商领域,仅凭追赶一时潮流终究走不了太远。因此,在农资电商热潮退却之后,坚守于此的有种网通过其搭建的“互联网+县域”模式,一直在蓬勃发展着。
有种网ceo赵绍辉介绍说,目前入驻平台的企业已有近1万家,销售超过4万种商品。通过两年多的发展,有种网已在山东、甘肃、江苏、山西、河南、河北等13个省(市)20余个农业大县,建设县、乡、村三级县域综合服务体系,联结100万农户,覆盖2000万亩土地。
面对当前农资电商存在的痛点,有种网有一套独特的解决方案。一是有种网致力打造现代农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分别推出“旗舰店”“精品店”“智慧店”“一站式农业供应链”的“三店一链”服务产品,实现县乡村互联、精准服务;二是打造线下服务体系,不仅提供全程服务,还解决农资电商中最难的物流问题,为农资进村和农副产品进城,提供从县城到乡村的“最后一公里”物流服务;三是将工业供应链管理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技术集成,实现送农资下乡,实现订单农业,实现安全可追溯的农产品进城。
下个风口拼什么?
互联网的兴起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作为传统行业的农资,如何才能借助互联网解决行业存在的一些短板和问题?农资电商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土地流转到地合网dihe
作为农业互联网领域代表,大丰收农资商城创始人周单认为,农资企业要搭上互联网快车,首先要解决企业内部信息化的问题,然后才具备发展农资电商的基础。
11月底结束的全国植保双交会上,农资电商平台的新科技、新服务夺人耳目。图为国内知名互联网农资平台——大丰收农资商城的农技服务机器人现场演示。
“传统的农资行业存在农资行业信息不对称、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缺少行业大数据沉淀、物流水平落后、金融资源不充分、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等诸多痛点。”周单说,企业内部信息化包括渠道信息化、传统交易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逐步实现营销的互联网化、数据资产的互联网化、服务的互联网化等,借助互联网的应用来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新型渠道和整合产业链资源。
农资交易只是整个农业市场环境中的一部分,如果仅仅从农资交易的层面入手农资电商,就没有抓住这个行业主要的发展脉络,依靠这种方式去撬动整个行业的变革是比较艰难的。
沈冰表示,想通过互联网改变农资行业的局面,首先要改变农业生产的面貌,要从农业生产过程着手,再把农资引进来,搭建“互联网+农资”平台,这种方式才可能最终吸引新农人,从而最终改变农资经营状态。
当前如火如荼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不再纯粹追求产量,而要追求品质和效益,这样的转变将会带来农村经济模式的改变。并且在未来肯定是要培养一批新农人,他们有知识有见解有意愿去种地,且与传统的农村土地承包人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当这些新农人在市场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高时,他们对农资的需求和对农资的选择标准及购买方式都会发生变化,这种改变将会很好地促进农村和互联网的结合。不过,这种结合不同于天猫等平台侧重在交易终端,而是侧重于前端的种植,从生产过程的服务来切入。
中化农业的map战略就是要打造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平台将要到农业主产区建立农技服务中心,为规模化种植的新农人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包括测土配肥、农机、选种、植保、金融、粮食风干和收储等方面。在农技服务中心的周边对应的是现代示范农场,中化通过现代技术、机械化手段、智慧农业精准种植的模型去经营和种植,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周边新农人向新型的种植模式和生产模式靠拢,一旦新农人靠拢,map平台会以农产品销售订单为导向,为他们制定种植方案,并提供全程托管服务。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一个不断试错、不断成长的过程,农资电商虽没有按照当初的预期在农村火爆起来,但它的市场空间和潜力却毋庸置疑。且看它如何重振旗鼓再归来,我们拭目以待!